close





遊戲場中的成長印記


公園裡的兒童遊戲場,


好像是美國兒童成長過程中的重要印記。


功夫劉九個月送進Day Care,學走路之後,每星期至少有一次,


園方用很可愛六人座的小推車,推到附近公園的兒童遊戲場去玩。



 


Pre School  Pre K之後,仍然每星期至少有一次步行到公園去。


除此之外,一年一次的校外野餐,選的是市中心中央公園的大型兒童遊戲場;暑期另有三次的Play Date,選的是鄰近城市較遠的三個公園裡兒童遊戲場,家長自行接送,園方只負責規劃活動及公告週知而已(詳情請見7/19/08台灣媽與美國孫單元中的Play Date專文)


由此可見兒童的成長印記,幾乎脫離不了公園裡的兒童遊戲場。


 



 


或許是感染了學校對兒童遊戲場的重視,


我們也常到兒童遊戲場,在那兒陪功夫劉玩耍之際,


漸漸發現在灣區的兒童遊戲場,


受家長歡迎的程度之高,遠遠超出我的想像,至今我仍無法理解。


我經常在鄰近兩個城市的中央公園散步,也常看到家長肯花時間,用心費神的陪伴,那份心意確實人感動。


因此,公園裡親子一起玩樂的溫馨場面,處處可見。


 


 




***公園裡賣冰的小販,好像走進時光隧道



 



***座墊可旋轉,通常是由別人幫忙推動,我第一次看到,很新奇


 


假日活動,我們走遍了灣區幾個城市,


總不忘順道去探訪各地各有特色的遊戲場。


我覺得每個遊戲場的設施多少有些差異,


但受歡迎的程度卻是相同。


 


這兒的家長,或許自己兒時的成長記憶仍舊深刻,


心甘情願陪孩子在公園裡玩沙箱、盪鞦韆、溜滑梯、


曬太陽等戶外活動,總是以無比的耐心對待孩子。


光憑這一點,足以見證美國的孩子,


快樂的童年好像是父母用心營造的。




***公園裡的挖沙玩具機器



***色塊拼圖遊戲



***好寬的滑梯,好多小孩可一起玩



 



***太好玩了,有水有沙是工夫劉的最愛



 



 


其實在台灣,我們除了公園有遊戲場之外,連學校的兒童遊戲場,


都開放提供社區居民使用。我當週末阿嬤的時候,也常帶外孫史瑞克在兒童遊戲場玩耍。


美國小學遊樂設施幾乎是不開放的,那有台灣這麼體貼又便民的呀!


只是我又發現其中有很大的差異。


台灣父母較少感受我們可用的公共遊戲教育資源,並不遜色,


但較不熱衷陪孩子去兒童遊戲場,甚為可惜。


其實遊戲場不只具有遊戲功能而已。


走出戶外享受陽光綠地大自然、培養愛物惜福愛環境的心胸和視野、在同儕互動中學習和睦相處、學習生活禮儀與規範、親子互動培養親情,體能活動健身兼嬉戲、家長互動又可交換育兒經驗和心得….


太多的教育功能就在遊戲場裡,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成長印記,


在遊戲場裡隨時在等著親子共同去開發。



 





***好像石頭碉堡



 


 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bkbai 的頭像
    bbkbai

    好奇奶奶的黃昏花園

    bbkb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