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

沒有圍牆的學校


在我退休的前幾年,正是教育界推動教育改革的準備期,


台北縣的開放教育更是如火如荼的提前展開。


那時政府的官員及專家學者們帶領著我們,從觀念到教學實務進行


一連串的變革,跟傳統教育也進行空前的大挑戰。


當時我們學習的對象是英國、澳洲與日本。


我曾被指派前去參觀,回來之後大量閱讀教育參考用書,


深怕自己不懂這些教育理論,就無法帶領教師們參與這場教育改革。


 


其中有一本書的書名是沒有圍牆的學校,只記得所謂的沒有圍牆,


當時我們認為是學校成為社區的學習中心,與社區打成一片,與社區


共同享用既有的教育資源,共同打造一個學習型的社會。


社區專業人士也可奉獻自己的專業技能,參與學校特殊領域的教學活動。


那是一種處處可以學習、人人可以為師的教育開放理念,既可補足現有教育體制專業師資之不足,又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,打破圍牆的界限,理論上是利多於弊,是非常先進的開放教育理念。


 


 


在灣區我真正看見了沒有圍牆的學校,但我發現只有幾所國中是沒有圍牆的,一般私立中學及公私立國小大部分還是有圍牆的。


我當然無法了解沒有圍牆的好處,是否與教育參考用書所描述的境界相同。


但最近我的看法和想法又有了很大的轉變。


 


我家一凡自九月初進了慈濟中文學校之後,


每週日上午我們都得帶孩子去上學。


慈濟人文學校借用的是Belmont City的國中,那是一所沒有圍牆的學校,


此時我總算有了進一步的認識。


我想我是真正落伍了,我並未見到沒有圍牆的任何好處,倒是擔心學生的管理可能成了大問題。當然也許是小學生用中學校舎本質上是有差異的,如課桌椅高度是否合宜、有無遊樂設施?衛生設備的高度不同等。但能借用也只有感恩和將就了。


 



***好委屈,黑板上的字不能擦掉這是中學生用的。



***說故事、唱遊、是在地板上活動,老師有自備小黑板



***老師難為壓力大,家長跟孩子一樣多。


 


其中最委屈的可能是幼兒班,我 相信 老師承受的壓力更大。


一凡的班級有一位老師及一位助理老師、一位義工媽媽,有18位同學,讓老師為難的是家長也全在教室裡,說難聽一點是監視教學或是干擾教學。若我是老師我一定會把家長請出教室。


很奇怪P RE家長並沒當跟班啊!我明知這樣不妥,但看大家留在教室裡,我也依樣辦理,就怕一凡找不到會難過。


這些學生大部分還上幼稚園的準備學校,也還未執筆寫字,


在這沒有圍牆的學校,一出教室走過前庭的小停車場就到馬路,


你可以想像沒有圍牆的學校,學生管理有無安全的顧慮?


也難怪三個小時的中文課,老師言明在先不下課,真是為難。


老師學生都不得休息,好辛苦。當然沒有自由活動的時間,也當然沒有學生交誼人際關係學習的時間。還好老師教學程序安排的生動有趣,教學活動,動靜穿插進行,上課不至枯燥乏味。


三小時的課程,有兩次集體點名排隊出去做體操和吃點心,至於上洗手間則由義工媽媽各別帶出教室。


!沒有圍牆的學校,我還真看不出它的教育真義與理想是在哪兒?


倒是看到集體行動不敢個別放行的無奈。



***點心時間,進出教室都得點名



 


 


 



***做體操囉!


 



 


***一排教室中間留個門就算校門,跨過兩排汽車位就是馬路。


不知沒有圍牆的好處在那兒?在這兒是看不到宏偉壯觀ˇ的校舍。


學校有年度評比,校舍外表並考評項目。所以絕無虛有其表之事。


 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bkbai 的頭像
    bbkbai

    好奇奶奶的黃昏花園

    bbkb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