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**教宗宮前廣場前,數層樓高的象鼻倒立雕塑
***十四世紀建造的教宗宮,排隊等候參觀的群眾
***十二世紀建造,十七世紀經洪災氾濫數次,形成亞維儂斷橋,大遊輪從斷橋缺口駛過
亞維儂的教宗宮和斷橋
8/12/2010
亞維儂((Avignon)在普羅旺斯境內,不但是一個重要的經濟大城,
還是一個非常古老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的老城。它在羅馬統治時代
一度是基督教世界首都。來這兒觀光的人,絕不能錯過教宗宮和斷橋。
亞維儂因它們而聲名遠播。
一、教宗宮
資料顯示:
它是十四世紀初期菲力四世說服法國教宗克雷芒五世
將教廷遷都到法國南方亞維儂。
之後的一百年,歷經七位教宗在此執政,一直傳到教宗格列高利時才改變主意遷都回羅馬。
於是支持和反對搬遷的兩派人士,引發了一場所謂的『宗教大分裂』。
複雜的歷史往事,是否與我們歷史課本上述說的『宗教大革命』,有某些關連?或原本就是同一回事?
***聖母院維修中,頂上是聖母金身立相
***亞維儂觀光街車
***右前方入口處大排長龍
***宮廷入口好酷的衛兵,穿著中世紀的侍衛服飾
***教宗宮模型,圍牆之大包刮整個亞維儂舊城
***館內珍貴文物在法國大革命時已被損毀,
僅存的部份不多,殿內大多不准攝影的。
***六百年前的拱門及欄杆的垂飾
***教宗宮的大圍牆夠壯觀,舊城面積很廣,商店餐廳很多,
二十一世紀的現在汽車仍可在內出入。
***六百年前堅固厚實的高牆,二十一世紀的汽車矮矮的停在它的牆腳下,
圍牆四週連綿好幾公哩,足見舊城區教宗宮之宏偉壯觀,像個小王國。
***很多建築是在岩壁上
***紀念品店,二孫扮演現代小武士
***岩壁間的巷道可通往斷橋,給過賞錢,小兄弟既可專心欣賞街頭藝術
別管那麼多,輕鬆一點。
老奶奶對中古世紀的歷史淵源還是有點模糊。只是來到貴寶地,總得例行性的做一個簡略的說明而已。
亞維儂既是古城,又是普羅旺斯大片農園中最大的工商重鎮,然而觀光客到此尋訪的動人景觀,無非就是宗教大分裂之後遺留下來的教宗宮。
教宗宮因為主事者陸續將原有主教府邸改建擴增,內部格局裝潢極盡奢華,城堡外圍以宏偉的城樓禦防工事,並派重兵駐守,儼然宮廷氣派。這豪華奢靡氣象曾引來教徒們的非議。
法國大革命期間教宗宮幾乎被摧毀殆盡。但現在看來,仍可想像當年的富麗堂皇與氣派非凡。我們遊走其間,也能體會當年為何會被譽為『世界最大最美的房子』,不是沒道理的。
二、聖貝內澤橋
***注意看!右邊是教宗宮的大城堡,左為斷橋,
中間黑色小吊橋拉上,既表示橋已關閉禁止通行
***橋面正前方是教宗宮
***隆河水域寬闊優美,橋並不通往何處,觀光客在此憑弔洪氾的威力
*** 橋面上有多處塔樓及的觀景台
*此處塔樓通往教宗宮,但不開放,得在另一處廣場前買票。
這座橋跨越隆河,跟教宗宮好似連貫一氣,但這兩處觀光景點,卻分別售票,票價昂貴,但還是對小孩非常優待,完全免費。我們能體會法國重視藝術欣賞由小孩教育入手的溫馨和感動。
這座橋它的正名能記住的不多,叫它『亞維儂斷橋』卻是無人不知,它的歷史久遠,建造在十二世紀,十七世紀經隆河洪災數次氾濫而被無情沖毀,原有的二十二座橋墩,也陸續沖垮(橋長900公尺),現僅存四座橋墩。
但隆河的水域風光加上殘缺的斷橋,又形成另一種風韻,帶來更多更多的觀光客,我想三百年前大橋若沒被沖毀,或許現在橋面上只有呼嘯而過的汽車和煙塵。
然而此時那座不能通往何處的優美斷橋,缺陷美已渾然天成,經規劃通過教宗宮的城垣通道,按時開放門票收入極為可觀。
但你來到亞維儂,不走斷橋,就太對起自己了。因為法國著名的民謠「在亞維儂橋上」就是以此為背景。
難怪有人形容它是亞維儂門前一道永不消失的彩虹,多優美不俗的詞句啊!我們一起去欣賞它的特殊風情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