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**Bay Wood小學
新生入園說明會
美國孫才要進幼稚園,入園前學校有一連串的活動,
台灣嬤深覺有介紹的必要,但內容繁複到應接不暇,
我還來不及整理思緒,另一個活動又來了,夠忙碌的。
8/28/2009星期五下午二時,
Bay Wood小學舉辦了幼稚園新生入園說明會,媳婦已連請三天假,因過了周末,31日就正式開學了,家長緊張的程度也由此可見。
我們提前幾分鐘抵達,小學校長(這所小學管轄的範圍是幼稚園到小五,六年級起進入中學)公佈說明會開始之前,120位幼稚園小朋友先由兩位帶團 康的男 老師帶出禮堂作活動,只留家長參加說明會。
***團康老師把孩子帶開另作活動
校長大概花了20分鐘報告注意事項,內容大約是介紹幼稚園的八位老師及學校家長會的成員,更重要的是報告有關學年募款的年度預估目標是達到美金25萬元(約台幣850萬),每位學生平均得負擔最基本的750美元,她知道每位學生家庭經濟背景不一,但還是希望每位家長盡力參與。
接著介紹班級導師,並親自一一分班叫名,學生名字被叫到的家長,立刻跟級任導師走出禮堂,並到團康活動處接回自己的孩子,這算是完成了分班程序。
我在台灣擔任多年校長期間,分班工作好像沒這麼繁複,我們的分班作業一向是教務處準備就緒,在新生報到通知就已列表通知,報到當天家長直接把孩子帶到教室既可,事情哪有那麼複雜?哪有那麼慎重其事?
不過,最重要的大概是談募款的年度大事,那才是面對面跟家長溝通的時刻。
在臺灣我們可沒這一套,辦學壓力也應該不會這麼大。
Bay Wood小學雖是公立小學,一切學雜費全免,但每位家長平均負擔的750元美金(約台幣25000元以上),也確實是一種負擔。況且募款之外還有一大堆的義賣活動。看來台灣的家長該算是蠻幸運蠻輕鬆的。
師生家長相見歡之後,級 任 老師帶著家長和孩子參觀自己的教室,又和孩子談談上學應注意事項,才是親師溝通的時間。這一流程大約兩小時結束。
***師生相見歡
***教室外牆
***去參觀教室囉!
***這是K~One混齡班(另文介紹),幼稚園生只有十名,有的未報到是因為疫苗接種資料不全,園方不接受報到。
***親師會談
***教室內教材非常齊全
教室內的遊戲屋
我看看教室設備非常齊全,教室有台灣教室的兩倍大,有六個不同的學習角落,教室內有洗手間有遊戲屋,各種教具文具齊全,學生連書包都可以不帶。這一點,外孫史瑞克在台灣的幼稚園好像沒這麼輕鬆。
說不定,我寧可帶書包,也不想參與年復一年負擔那沒完沒了的募款和義賣。不過募款已成了美國學校的傳統,或許他們早已司空見慣了。
***多種文具瑟比'蠟筆、麥克筆交水剪刀色紙等,一應俱全
一般認為,政府的補助有限,學校要有特色,要有更多的教學資源,募款才是走出制式辦學的最大助力。
一個兩小時的說明會,讓我見識了美國學校的辦學壓力,和慎重其事的辦學風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