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我認知中的『美國時間』?


在台灣,我們在生活閒談中,常有意無意的談到:「拜託,我沒那個『美國時間』!


這句話好像是對時間的批評和抗議。


所謂的『美國時間』,它的正確含義是什麼?這種口氣對美國是恭維還是不齒?我不知道。


以我們的日常用語,或台灣人的創意聯想,或許可引申為做事效率不彰,程序繁複拖拖拉拉已為民族性;亦或人工太貴、


國土腹地廣闊,需要長途運輸,造成很多我們視為相當不以為然的奇觀。


 


從美國家六月初開始整修兩個房間談起,訂了新家具,一個月後到貨;


訂了兩個大書櫃,四星期到六星期交貨,倒是一個席夢思彈簧床墊兩天後到貨,這已算是奇蹟。


難怪我們的整修進度嚴重落後,書櫃不來,大餐廳成了臨時倉庫,亂字仍是無解。


更誇張的是兒子訂了一輛歐洲車,從選車訂車到取車竟是漫漫長路,四月中訂車,七月底才能交車,


原以為小女兒和外孫史瑞克六月底訪美,家中多一部閒閒的車會更方便,這份心意被美國時間給耽擱了。


哇哈!實在是不得了蝸牛戰術!


 


:「在台灣我到五股傢俱街訂貨,選項多得讓人眼花撩亂,整條街展場奇大奇多,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。


送貨速度有可能當天送貨,從未聽說過要一個月的。」台灣嬤的抱怨。


:「台灣行政電腦化已很久了,我到戶政事務所辦個印鑑證明或及謄本,不到十五分鐘全部辦妥,在這兒可是大事一條」


台灣嬤不得不誇讚台灣行政效率之高。


在美國我需要兒子申請兩份委託書,他都得請假到舊金山駐外單位申請核准,非當天可拿,等候寄來,麻煩事太多了。


兒子看我一直嘮叨『美國時間』的問題,他也忍不住唱唱反調


兒子說:「美國從沒聽說要申請那麼多的資料,這兒連戶口名簿都沒有,哪有什麼印鑑證明?應該是行政更有效率才是,一切簡明扼要。」


這場『美國時間』引起我們母子一場沒緣由的抬槓。


 


我又想起幾年前我跟媳婦去了一趟監理所,那兒熱鬧得像菜市場。她好像要更換汽車行駕照之類的。那一次我大開眼界,


一大早,看她拿號碼牌、照像、面談、長長人龍給人的是窒息感,其間我請她送我回家。


她又去繼續排隊,中午連她自己都受不了了,又回來下了一碗麵吃。


下午三點多總算程序告一段落,那張證照還要幾星期後才會慢吞吞寄到你手上。


台灣嬤覺得這是一次夠離譜的美國經驗。


反觀在台灣新北市樹林的監理所,熱心的志工親切的遞上一杯熱茶,茶飲間,妳要的國際駕照或行照駕照全部到手,多有效率的『台灣時間』啊!!


然而兒子媳婦在美國生活慣了,這些我所謂的『美國時間』,他們早已見怪不怪。


 


我到舊金山灣區,已半個多月,因家中有兩個房間整修中,製造了一團混亂的家庭生活。加上美國孫的夏令營已熱鬧開場,我跟著他趕場也跟著他忙起來了。


對了,夏令營的『美國時間』可是非常準確,晚接一分鐘,罰款一元或兩元不等(場次收費不一),我倒希望這時候出現『美國時間』


 


下午,台北的小女兒帶著外孫史瑞克抵美,將在我們家做客三個半星期,看來兩個小男生的相聚應是一場混戰,我將有一段不得安寧的日子,含飴被二孫弄的日子已經來到;


不過兩個孩子不同的文化教育背景、不同的生活習俗、不同的語言交流,待客做客之道的切磋性,都是值得相互學習的,期待二孫都有收穫。


來美之後,修屋復原家具歸位,尚未完成,小女兒母子加進攪局,又是另一番熱鬧忙亂可期。


 哈哈!希望小女兒這次訪美,也能親身體驗一下"美國時間"這句台灣用慣了的俚語,是否有幾分傳神?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bkbai 的頭像
    bbkbai

    好奇奶奶的黃昏花園

    bbkb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